來源:北極星節能環保網
隨著人類生產能力步伐的加快,人類生存環境惡化進程也在逐年加快,中國環境也不例外。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導致國內對于生活環境的需求也正隨著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災水災、生物破壞等環境問題的出現而越發凸顯出來。
根據環境變化,國家相關組織也在逐年出臺政策部署有關環境整治問題工作,而根據實際結果來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從國家治理和節能減排技術主旨出發,有關政策和節能工作耗費的精力和成本,正好滿足于開發和建設的成本,也就是說兩者大體相當。面對這一形式,節能環保工作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決不能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今,國內節能項目改造工程工作正如火似荼,中國能否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環保創新之路呢?
答案是:能!
環保已經不僅僅是口號,而是關乎國家生存發展的命脈。
從近年來國際環保組織和能源組織研究全球生態問題及環境問題的數據,以及從上世紀末專家對于環境問題的預見,結合如今環保問題在全球的整體態勢,環境問題已決然從開始的口號和形式主義發展到如今刻不容緩的形勢。
環境問題除從自然演變和不可抗力造成的原生態問題之外,大部分尚屬于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次生環境問題。而隨著環境問題所造成的全球能源等資源領域的短缺,在各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愈發明顯,環境問題再一次成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關鍵點,有分析認為,未來國家的發展落差將是從環境問題開始。隨著環境問題位列地球問題首位,世界各國針對環境保護問題工作也正在積極探索之中。
環境的根本問題在于防而非治
在競技屆,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環境治理概莫能外。中國政府和環保組織正在積極安排和部署環保問題在中國生產領域的實施辦法和政策,隨著《新環保法》的出臺和相關政策的陸續實施,中國環保領域正在按部就班地落實。
有效地進行環境預防將使環境問題未雨綢繆。隨著大國社會的角逐,新一輪的競爭將在環保領域論見高低,究竟誰將贏得“最后的晚餐”,今天的一切決定了明天的歸屬。面對國內嚴峻的環境形勢,中國政府能否突破此種瓶頸,中國環境能否破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關乎中國整體戰略布局甚至影響國家經濟命脈。
提前將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布局,將會使國內解決環境問題擁有巨大的緩沖時間,實現中國環境問題軟著陸,這樣就避免了國內“治”不及“防”的困局,時間的緩沖和前期準備將逐漸將中國環境問題盡早步入正軌。
如今,隨著中國政府部門對于節能環保領域的不斷重視和結構調整,以及國家十二五規劃步伐的加快,中國環境問題將在未來有一大的提升。雖然環境污染不再成為經濟發展的阻礙尚有一段時間,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生態環境的修復不比生態破壞。這就像一個瓶子,打碎了再想還原到和從前一模一樣,那是絕對不現實的。單不講這個,就環境修復而言,至少需要時間。國外發達國家對于生態修復遇到的問題對于中國發展已經敲響了警鐘,經濟建設決不能以喪失環境尊嚴為代價的主題相繼在國內展開,中國正在試圖探索一條介于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非典型發展戰略,雖然這需要摸索,更需要時間,但我們至少相信,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關注,并正在試圖解決。
由此可見,環境的根本問題在于防而非治,而中國環境的根本問題,更是如此!
|